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速看:趁着年轻,欲望还很真实的时候

2023-02-24 22:26:33来源:观察网

苏轼有一首诗写春菜,琢磨荠菜配肥白鱼,考虑青蒿和凉饼的问题,想宿酒春睡之后起床,穿鞋子踏田去踩菜。说着说着,就念叨北方苦寒,还是四川老家好,冬天有蔬菜吃。说着说着,想到苦笋和江豚,都要哭了。

如果到此为止,看去也不过像张季鹰的“人生贵适意怎么能为了求官远走千里而放弃吴中的鲈鱼莼菜羹呢”的调子。


(资料图)

苏轼的话没那么超拔,但平实得让人害怕:

“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

家乡的东西永远好吃,但等牙齿没了头发掉了,也吃不出味来了。

我幼儿园时,看连环画。《兴唐传》,看得如痴如醉。程咬金劫皇杠,贾家楼四十六友结拜,秦琼九战魏文通,程咬金三斧定瓦岗,看得那个得劲儿啊,然后到杨林来摆铜旗阵,断了,没下文了。我搜罗许久,找不到。想买新的,爸妈当然不肯给这份钱——我是大概到了小学二年级,才获得了“期中期末考试得双百分,可以给你买套书”的待遇。但那时书店里已经不卖这套连环画了。

很多年后,我看了陈荫荣先生的评书《兴唐传》版本,知道了剧情;然后在上海漕溪路看到卖老连环画的。我蹲着,把那本连环画看完了。看完还是开心的,虽然有些遗憾:毕竟,那个一门心思琢磨瓦岗寨英雄,琢磨杨林老儿,琢磨罗成与单雄信恩怨的七岁的我,已经永远消失了。

自小到大,许多父母们很喜欢跟孩子说,推迟一点欲望。这个也是“以后你长大了也不迟”,那个也是“以后你长大了再说”。

代之给孩子的,多是孩子并不喜欢的东西。“这个将来有用”。“那个将来有用”。

我亲见过许多孩子,在年少时应该看漫画、玩玩具、打游戏、读书的年代,面无表情地锯着小提琴(将来成为小提琴演奏家的凤毛麟角)、敲着钢琴、学着书法(然而并没什么机会写书法),主要用途是一些中学毕业后便用来糊墙壁的比赛证书,以及,父母们偶或跟亲友们的吹嘘:

“看我们家孩子多好!”

至于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你们长大了总会有的!”

有些东西,是人自己想要;有些东西,是人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拥有。

越深入社会,就越难区分明白这两样东西了。

许多人得到了某些追求已久的东西,却并不开心。可能是因为,那并非你真正喜爱的;也可能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已经忘了真心喜欢一样东西是什么感觉了。

少年时喜欢的东西,往往最真诚。少年时的欢愉,也最美丽。

雷诺阿七十多岁时,亲眼看见自己的作品进了卢浮宫,看见自己成了活着的传奇。但说到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是,他就想起少时好友莫奈。少年时的莫奈,打扮很是布尔乔亚情调;虽然穷困,却打扮得像花花公子。“他兜里一毛钱都没有,却要穿花边袖子,装金纽扣!”在他们穷困期,这衣裳帮了大忙。那时学生吃得差。雷诺阿和莫奈每日吃两样东西度日:一四季豆,二扁豆。幸而莫奈穿得阔气,能够跟朋友们骗些饭局。

雷诺阿,晚年风格多变、功成名就之后的雷诺阿,画作已经开始被国家收购的雷诺阿,对他的女儿说自己二十啷当岁的年少时节时,姿态一如他终身秉持的乐乐呵呵。他说,每次有饭局,莫奈和雷诺阿俩人就窜上门去,疯狂地吃火鸡,往肚子里浇香贝坦红葡萄酒,把别人家存粮吃罢,才兴高采烈离去。

“那是我人生里最快乐的时光!”

人的快乐,就是欲望得到满足。

欲望如果略微抻一抻,满足的快感可能更强烈——这道理在男女交往中也适用。

但抻久了,容易就没乐子了。

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往往比给别人看的门面货便宜得多。

因为每个人真正隐秘的乐趣,往往并不那么花钱。

那通常是些隐藏已久的小快乐与小秘密,是注定要为某些奇怪的消费牺牲掉的,然而你内心真实想要的东西。

多少人年少时,曾经为了某些自认为宏伟的愿望,割舍了一点喜欢的东西,总存着念想“将来总会补上的”;到后来,发现自己着意割舍积攒的那些钱其实微不足道,而丢失的乐趣再难找回时,多少怅惘。辛弃疾说得更直白些: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

总想着等个晴天,可是一整个春天都是阴天的话,难道就不出门了吗?

我一位长辈,酷爱饮酒吃海鲜。但到了52岁,多少经济和时间都宽裕了,还住到了离海不远的地方,却戒海鲜了,“痛风,不能吃了。”

他扳着指头跟我计算:牙齿还能撑几年,头发还能撑几年,腿脚和眼镜还能够他开几年车,走几年路……当人得细细琢磨这些时,才会发现可以不用考虑这些时,是何等的快乐。

毕竟年轻时的愿望与快乐,总是最真诚。

标签: 有些东西 知道自己 像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