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作者周锐,童话作家,被收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原教材末尾)
(相关资料图)
2、这篇文章通过不耐烦的顾客和慢吞吞的裁缝之间的几次交涉,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滑稽有趣的画面。其实这只能说是孩子从童话角度看到的幽默故事,深入分析可能是另一种感悟。
3、作者周锐出生于。根据文章,我们可以推算一下本该发生在八九十年代的故事。
4、那时候大部分人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做一件新衣服可以说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当时还没有这么高效率的生产设备,只有带踏板的缝纫机,煤球烧的烙铁(现在叫烙铁),甚至很多工序都要手工完成。
5、人们对衣服的追求首先是遮盖身体保暖,然后是衣服的牢度,最后是对花哨款式的需求。一件棉袄的工作时间大概是两天。
6、作者给出的时间是冬天。我们可以认为冬天代表着即将到来的春节,一个贫穷的时期,如果我们想吃上几顿好饭,穿上一件新衣服,我们就会期待这个春节,这意味着冬天是裁缝和工匠的旺季。
7、一个行业,既然有旺季,就一定有淡季,比如每年的七八月份,夏天的衣服已经加了,冬天的衣服还没有考虑。有鉴于此,大多数裁缝都喜欢尽可能延长工期,这样可以承担更多的工作。
8、让自己在淡季游手好闲的时候不失去生计。
9、说白了,其实不是裁缝脾气慢,而是行业潜规则。当然也不排除天生慢性子的人。
10、一个没有耐心的顾客,不一定是真的没有耐心,而是对生活的一些细节一无所知。他不知道一件衣服的建设周期有多长。面对约定的一年工期,他要求第二天拿出棉花。裁缝一年后会给他做一件衣服是真的吗?裁缝不会饿死吗?
11、还有一个让客户表现出不耐烦的原因。
12、难得做一件衣服。每个人都想尽快看到自己理想中的帅气模样。没有娱乐,没有电视,天黑后上床睡觉的时候,我就痴迷于那个我放不下的东西。
13、客户的想法不是主观的。第一个换衣要求是根据裁缝的冬季发货日期,外套提前一季放入秋季。第二次,我想着把外套的袖子提前两季剪到夏天,第三次,我想着把剪好的袖子连接起来,变成一件可以提前三季在春天穿的外套。
14、顾客完全没有想到过完年就是春天,所有的修改都是在浪费。
15、幸亏是裁缝压根就没动。
16、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17、做人做事要学会兼顾,让彼此都有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做一件衣服要一年显然是不合乎情理的,裁缝为了自己的利益拖延货期是一种自私不诚信的行为。
18、做事要有计划性及逻辑性,顾客做事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这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
19、学会诚实,不要用类似急性子慢性子之类的借口为自己的缺点或私心打掩护。
20、学会谈判,多一些社会常识及生产知识。如果顾客了解一件棉袄的工期及裁缝的工作内幕,完全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获得裁缝的配合,在第一个冬季穿上新的棉袄。
21、这是我想给这篇文章的解析,欢迎大家提出看法,一起讨论。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