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进展不及预期 钠电行业产业化面临挑战---储能行业在一季度是处于投标、招标阶段,第三季度将迎来大规模交付,而储能大规模交付会带来产能复苏。_环球速讯

2023-07-03 14:07:52来源:个人图书馆-巨空龙成长确定


(相关资料图)

由于目前乘用车上量产钠电采用层状氧化物钠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但是理论成本相较于聚阴离子和普鲁士蓝路线也更高,其最早量产有望在二轮车和储能领域快速铺开,保证此路线的主流地位。相比去年,近期由材能时代、电池社举办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与会钠电行业人士关于2023年是“钠电池元年”的语气少了几分坚定。财联社记者获悉,目前钠电池产业化进程仍然面临正负极产能不匹配、新型负极材料待开发、验证周期长等挑战,但行业进展虽不及预期却并未停滞,下游对钠电池要求也逐渐明晰。受锂价影响钠电池进展不及预期“此前很多人因为60万/吨的高价锂,对钠离子电池的替代前景非常看好,但当锂价回到30、20万,甚至10多万以后,可能觉得钠电池不再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中南大学孙旦副教授一语道出钠电池近期波动的原因。自2021年锂价“飙升”开始,钠离子电池也进入产业化加速阶段。去年11月份在锂价达到60万元/吨之时,钠电池的发展无疑挑动锂电行业的神经,而在今年一季度,随着碳酸锂跌价,业内关于钠电池的声量也在式微。据上海钢联数据,截至6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30.5万元/吨,较去年巅峰价格“腰斩”。有钠电池材料企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其接触的下游应用企业钠电池使用预期直接缩窄90%,“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受今年上半年碳酸锂跌价冲击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振波在会上提到,虽然今年是钠电池“元年”,前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但是钠电池还没有达到像锂电一样对所有材料的认识程度那么深,所以还需要找到一些突破口。但多位现场与会人士表示,跟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电池仍有优点与市场。孙旦表示,即使是在成本接近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因为更好的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快充等特性,相比锂电池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它与锂离子电池的相似性,比如工艺、设备是可以通用的,这就决定钠离子电池一旦实现产业化,发展将会很快,而锂电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现场有电池企业钠电池研发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钠电池的发展已经非常快了,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可能我们BOM成本在1.5元/wh左右,现在已经降到1元/wh以下了。”钠电池产业化仍在推进行业进展虽不及预期但也并未停滞,据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在锂价波动下,钠电池行业也出现分化,有材料端企业大规模量产线建设放缓,持观望态度,有企业放弃电芯专注材料,亦有下游应用端企业跃跃欲试,也有企业稳扎稳打按计划推进。具体来看,其中,雄韬股份参股企业盘古钠祥董事长胡明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规划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0.1GWh柔性钠电中试产线和5GWh的量产产线,中式线预计今年年底投产。值得注意的是,盘古钠祥近期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参投企业不乏锂电上市公司,包括新宙邦、格林美、星源材质。此外,维科技术公司人士在会上表示,公司钠电池产线在今年6月开始量产,其中宁波基地一期0.3GWh、南昌基地一期2GWh,目前在对外送样阶段。而在下游端的应用上,据美达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珽总结下游客户需求,乘用车市场要求电池能力密度达到200wh/kg,二轮车则注重钠电池对铅酸电池的“PK”,启停电源需要大规模放电要求电池阻抗低,储能客户最主要的应该是希望钠电池的使用最终能跟磷酸铁锂去“PK”,需要循环大于2000圈。据会议现场嘉宾发言总结,材料产业化来看,正极材料的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路线应用较多,量产进度较快,普鲁士蓝因结晶水影响循环、压实密度低等问题,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较慢。在负极方面,目前主要使用硬碳和软碳,硬碳前驱体主要采用生物质、树脂类和高分子前驱体,成本比较高,同时克容量较高;而软碳克容量较低,成本也比较低。据财联社在会议现场了解,钠电池行业产业化推进仍面临不少挑战,无论是材]料端或电芯端企业,均处在送样阶段,尚无大批量订单。对于目前行业订单量少的原因,陕西创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钠电研究院副院长苏恒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是钠电池行业正负极产能不匹配,正极产能规划很大,负极却很少;二是工艺成熟度目前不够,正极三种材料路线同一时间齐头并进,一些产气、高压电解液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三是缺乏相应的市场数据积累,且下游客户认证周期长,难以快速应用。孙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相对正极来说,负极需要开发一些新型的负极材料,可能对产业化速度有很大的制约,因此负极材料反而是限制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的瓶颈。-----------------------------------------------------------------------------------------23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预计碳酸锂价格大概保持在每吨15万-20万元左右。”6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发表演讲,对推动动力电池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做了分享和思考。23年碳酸锂价格将稳定在每吨15万-20万元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近年来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达到1084万辆,同比上涨69%,按照区域来分,中国、欧洲和美国成为三个主要市场,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扩大到6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动力电池的发展。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517.9GWh,比上一年增长71.8%。其中中国的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49%提高到2022年的60%。“占比提升既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相关,也得益于动力电池良好的海外业绩表现。”苗圩表示。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2021年初锂材料市场价格在每吨5万-6万元左右,2021年下半年一路高涨,2022年一度突破60万元,上涨了十倍。“这既是受上下游供需错配的影响,也存在投机炒作因素,成本压力传导至动力电池厂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导致新能源汽车成本上升。”苗圩表示,今年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落,大概率稳定在每吨15万-20万元左右。事实上,从2022年年底开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逐渐下滑,今年4月下旬,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跌至17.65万元/吨,与2022年11月中旬的最高56.75万元/吨相比,跌幅高达近70%。但最近一个月又迅速回暖。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6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又回到了30万元/吨以上,报31万元/吨~32万元/吨。此外苗圩指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较大突破,通过性能结构的创新优化,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续航里程、快充速度,刀片电池、弹匣电池、魔方电池、麒麟电池等产品已经实现装车应用。同时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也发生了逆转。2019年6月,三元电池的装机量达到75%,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占25%,前者占据着绝对优势;今年第一季度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达到68.2%,三元电池仅占31.7%。提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稳步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累计出口达到68.1GWh,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多家电池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提升海外车企的配套能力。苗圩认为,在未来竞争中,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要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走出去的过程也更加注重品牌营销,避免低价同质化的竞争。同时也要看到,欧美正在加快培育本土的动力电池企业,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苗圩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通过降本增效来提高竞争力,动力电池占整车的成本接近40%,未来动力电池仍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每千瓦时100美元的动力电池成本是电动车与燃油车成本较低的临界点,只有在无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动力电池成本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电动汽车才能够真正实现与燃油车的竞争。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做好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储备。为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快充长寿命等诉求,技术创新是核心更是关键。同时还需要关注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锰正极材料、碳硅、负极等新材料体系,以及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的应用。第三,促进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发展,苗圩建议从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化、回收利用以及构建碳足迹标准体系等三方面着手。首先,推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化。电池规格尺寸偏多适用性并不强,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由行业来组织动力电池企业修订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的标准,减少规格,在安装设计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要求,提供不同的电池容量,进而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要从前端设计就考虑到后端回收。对电池回收系统进行顶层谋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的设计源头要考虑到电池组易拆解回收,并给后端的回收利用企业提供作业指导,保障高效回收利用。再者,要加快构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比如碳足迹声明、碳排等级划分、碳排阈值管理等。国内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协同标准体系,并与国际社会提前进行对接,以统一标准实现互认,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链更好走出去。由于20万元/吨是碳酸锂上轮周期中的价格顶点,且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计划将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因此,20万元曾是行业心理预期中的重要支撑位。  但实际情况却是,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的高点,至目前跌破20万元,一路雪崩中间几无停顿和喘息。  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近日在“云上宜宾-高端对话”上表示,10万-20万元是碳酸锂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不要有过大幅度的波动,(应)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市场判断锂盐价格的趋势,仍以供求为主要根据。    根据Mysteel团队统计,从正极材料的4月排产量计算,4月碳酸锂需求量为3万-3.2万吨,而从供给量看,满足3万-3.2万吨的供给,还需要看江西锂云母生产碳酸锂的成本……预计4月锂盐价格仍将下行,寻求15万元左右的成本支撑位。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15万元成为碳酸锂价格支撑点,亦基本符合部分资本市场投资者及锂盐厂的预期。无锡不锈钢数据显示,碳酸锂2305合约经历数月整体下跌后,在4月14日剧烈反弹,暴涨11.87%,报价至155.5元,即对应15.55万元/吨。  对于价格的预判,锂盐厂销售代表陈纪认为:(目前是否)见底还不好说,但随着碳酸锂价格已经到了20万元附近(接近江西部分新矿开采的成本线),如果市场理性的话,跌速理应放缓。从市场交易上来看,据其反馈,最近询价的增多,虽然量都不敢太大,但有点企稳。中信建投研报亦认为,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跌破20万元/吨,已致部分外购矿石的锂盐加工厂亏损,底部成本支撑效应逐步显现,锂盐企业出现减产,月度产量连续下滑。价格继续下跌或引发锂盐厂减产扩大,以及部分高成本矿山推迟投产,形成成本支撑,预计锂盐价格下跌已经步入尾声。  或同样认为锂盐价格已无太大下跌空间,唐欣所在的锂盐厂干脆“躺平”。唐欣表示,价格跌太狠了,下游在用库存,或者有订单了再采购,目前确实有客户询价,“但是我们不着急,我们就是想(等)价格稳定再做(交易),高低无所谓,不想打价格战。”锂盐厂“暗流涌动”  据媒体报道,目前,江西部分锂盐厂面对碳酸锂跌价,选择了“停产挺价”。财联社记者联系3家当地锂盐厂的相关人士获悉,确有锂盐厂停产,但主要原因是缺乏原料、没有利润空间、调整库存及其他原因。  实际上,据财联社记者与业内人士沟通获悉,部分锂盐厂通过“停产”来“挺价”不符合商业逻辑,因为即使部分锂盐厂停产影响供给实现价格稳定,亦只能利好同行出货,其自身并没有受益。  这正如此前传言国内主要锂生产商同意将每吨碳酸锂的底价定为25万元时,赣锋锂业相关人士否认称:赣锋始终坚持产品价格应由市场决定,绝不会主动控制价格影响市场,且行业中也没有企业具备相应能力。  曲音飞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江西确实存在停工减产的锂盐企业,但更多是受动态调整库存等原因影响,锂盐厂库存累库明显,仅依赖几家停产挺价其实意义不大。  另有当地锂盐厂相关人士称,“不是(主动)减产,是拿不到(低价)原料”以及其他原因。  之所以缺乏原料,并非真的因为锂矿供给不上,而是因为“买进来就亏”。有锂盐专家近期在闭门电话会议交流中表示,过去(碳酸锂)在高位的时候,企业不管用什么原料都可以去生产,但现在必须要看成本。  同样让资本市场担忧成本问题的,还有海外锂精矿价格“倒挂”。去年,由于国内碳酸锂价格处于上升趋势,即使海外锂精矿的价格与国内碳酸锂的价格存在“倒挂”,锂盐厂仍能凭借“时间换空间”的模式赚取利润。但如今,碳酸锂价格向下,外采海外锂精矿的企业,盈利空间已迅速收窄甚至出现亏损。  以4月14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19.25万元/吨为例,若仅考虑1个半月的物流周期,则海外锂精矿的发货交付应在3月1日。而据隆众资讯3月1日数据,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的均价达5300美元/吨。  这意味着,以这个节点为参考,碳酸锂的成本将高达35.56万元【计算路径:5300美元(6%,CIF价格)×8(单耗)×1.13×6.9(汇率)+25000元(单位加工费)】,即进口海外锂精矿做成碳酸锂在国内销售,每吨将亏超16.31万元。  不过,由于海外锂精矿多为长协,且各家签订价格的协议有所差异,真实成本或低于网站报价。另外,部分锂盐厂将订单(特别是氢氧化锂)转向海外,而海外的价格较为坚挺,相对国内价格高出超5万元/吨。  海外知名大宗商品报价平台Fastmarkets4月13日数据显示,氢氧化锂均价报48.50美元/kg,折合33.47万元/吨;同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国内氢氧化锂的均价报28.30万元/吨。图片来源:截图于Fastmarkets报告  除此以外,曲音飞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部分锂盐厂通过工业级碳酸锂岢化的方式来生产氢氧化锂,其加工成本不到2万元/吨。如此一来,通过国内工碳制电池级氢氧化锂销往海外,价差仍超10万元/吨。  但通常来说,国内外产品价格差异将随时间推移而缩减,这或也意味着,单纯通过国内外差价来赚取利润将会越来越难。  (唐欣、陈纪为匿名)  实探“亚洲锂都”:最低成交价跌至16万元/吨有碳酸锂企业减产一半不到半年跌幅超60%碳酸锂价格跌破20万/吨企业称10万-15万是理想价格区间碳酸锂无悬念失守20万元/吨五大影响你可能想不到!短线底在何方?专家这样说----------------------------------------------------------------------------据 中国基金 报,国内某二线电池厂商人士表示,最近市场上有部分锂矿厂商挺价,导致价格剧烈反弹,预计这轮涨价不会持续太久。据了解,已经有库存较低的电池厂商提到,库存已恢复至健康水平,后续将根据规划,逐步进行补货。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包括 宁德时代 (300750)、 国轩高科 (002074)等电池厂商均已布局锂矿资源,均有自产能力。有电池厂商直言,“未来外购仅补充自产不足,缺多少,补多少。”  10天暴涨近50%!碳酸锂“绝地反弹”,大厂却说…  进入5月后,碳酸锂价格的“绝地反弹”又令市场充满变数。  根据上海有色网5月16日的最新成交价格,碳酸锂较上一个交易日继续上涨7000元/吨,价格已经回升至26.5万元/吨,十天价格涨幅接近50%。这也令上游锂矿厂商股价在近几个交易日迎来久违的大涨。    不过,在业内看来,需要理性看待价格反弹,这波价格反弹或将难以持续。尤其是多家电池大厂集体看淡这一走势,认为上游锂矿厂商挺价、惜售是本轮涨价的主要原因,而并非下游需求回暖所致。    有机构也认为,考虑到下游需求复苏相对温和、产业链库存的消化仍需一定时间,因此碳酸锂价格持续反弹的可能性并不高。    电池大厂看淡    根据各大平台价格显示,碳酸锂市场成交价曾在4月底触及阶段性底部18万元/吨左右。而自5月4日以来的十个交易日内,碳酸锂价格开启了“绝地反攻”,连续多天的单日涨价幅度均在1万元以上。    根据上海有色网最新报价显示,5月16日,碳酸锂价格较上一交易日涨7000元,报26.5万元/吨,尤其是在近5日内累计涨6.95万元/吨。而在最近十个交易日内,碳酸锂价格已经足足反弹了8.6万元/吨,较低位的18万元/吨上涨超48%。    碳酸锂价格短时间内连续大幅度反弹,也令二级市场为之振奋。包括 天齐锂业 (002466)、 盛新锂能 (002240)、 永兴材料 (002756)等上游锂矿厂商的股价在15日均出现集体涨停。    不过,下游电池厂商似乎并不乐见碳酸锂价格上涨。    “最近市场上有部分锂矿厂商挺价,导致价格剧烈反弹,我们预计这轮涨价不会持续太久,”国内某二线电池厂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该人士看来,上游挺价可能是涨价主因,这也间接导致市场情绪波动。“长期来看,还是需要看下游需求能否真正形成支撑。”宁德时代董秘蒋理在投资者交流中也表示,目前的碳酸锂价格仍处于历史较高水位。他表示,长期来看,未来锂价会逐步回归理性,有利于整个 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    “碳酸锂价格 综合 来看是供需的反映,前段时间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及近期价格的反弹,都是市场供需变化的反映,”他补充称。    并不看好碳酸锂价格向上的走势还有 欣旺达 (300207)。该公司方面表示,锂资源在国内外储量都是足够的,长期来看,碳酸锂的价格应该是稳中向下。在该公司看来,碳酸锂价格自2023年一季度末至今呈现逐步企稳态势,后续价格变动将受下游市场需求、上游供应等情况综合影响。  需求并未明显回暖  正如上述多家厂商所言,近期碳酸锂涨价并非下游需求回暖所致。  上海钢联 (300226)数据显示,4月国内主要的碳酸锂生产企业合计产量为2.72万吨,环比下降9.63%,主要是因为4月冶炼端存在停工减产的情况,并非持续性现象。  而从下游来看,需求的确也未见明显好转,尤其是在动力电池环节。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5.1GWh,同比增长89.4%,但环比下降9.5%。       不难看出,虽然碳酸锂短期走势强劲,但目前需求端尚未全面复苏,短期难以对当前的上涨形成有效支撑。  中金公司 (601995)一份研报也指出,部分锂矿企业有意采取以量换价的策略,但考虑到下游需求的复苏相对温和、产业链库存的消化仍需一定时间、供给侧的释放依然较为充分,认为锂价短期反弹至足以覆盖当前高锂矿成本的可能性不高,锂矿厂商的挺价行为或将难以长期维持。  库存仍处于高位  在业内看来,碳酸锂价格大起大落并非正常现象,而其价格稳定需待情绪面与需求端迎来双重修复,最终取决于下游 整车 销量季节性走强的预期兑现,以及前期高价库存的出清情况。  从电池厂商库存来看,尽管出现一定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宁德时代一季度报告显示,其存货金额已从年初的766.7亿元下降到640.6亿元,环比下降16.5%,但这一数字仍高于2021年底水平近六成。  而 亿纬锂能 (300014)一季报也显示,其存货金额从去年底的85.88亿元,降至78.6亿元,虽然环比下降8.48%,但较2021年底水平高出一倍有余。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国轩高科的一季报中,其截至报告期末其存货余额为65.98亿元,较去年底的75.84亿元下降13%,但较2021年底高出47%。不过,其一季度末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为8.38%。在去年底,这一比例为10.44%。  据记者了解,已经有库存较低的电池厂商提到,库存已恢复至健康水平,后续将根据规划,逐步进行补货。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均已布局锂矿资源,均有自产能力。有电池厂商直言,“未来外购仅补充自产不足,缺多少,补多少。”  广州期货也认为,随着二季度终端销售回暖带动锂盐需求,锂盐基本面将有所改善,届时锂价下方成本支撑较强,后市或维持偏强震荡。

标签: